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INTC 英特爾

晶片製造大廠英特爾 (INTC-US) 在週一 (17 日) 表示,計劃開始在美國奧勒岡州、愛爾蘭和以色列擴建工廠,以因應未來的需求。

英特爾目前已經是奧勒岡州最大的企業雇主,在華盛頓縣有 20000 名工人。兩年前,英特爾在希爾斯伯勒建造了一個名為 D1X 且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研究工廠。

週一 (17 日) 英特爾發布公告表明,估計將會有另一次大規模的擴建,這可能會在奧勒岡州投資數十億美元,並在整體經濟成長放緩的情況下,為該州的經濟創造顯著的推動力。

從英特爾在 2015 年向州政府提交的長期計劃來看,英特爾有可能進入 D1X 的第三階段,與前兩階段的工廠直接相鄰。或者,英特爾可能會重新配置舊工廠以增加產量製造新一代晶片。

英特爾表示,將在 2019 年提交在奧勒岡州擴張的計劃,在此之前不會透漏更多細節。華盛頓縣和希爾斯伯勒表示,該公司目前尚未提交任何相關許可文件。

「準備好額外的晶圓廠空間將有助於我們更快地響應市場需求的上漲,並使時間縮短,讓供應量提升 60% 左右。」英特爾副總裁及製造業務經理 Ann Kelleher 表示。

受惠於數據中心的蓬勃發展,英特爾晶片大量運用在高階運算電腦中,且 PC 和筆電的銷售意外強勁。英特爾預測,今年的銷售額將為 712 億美元,較 2017 年成長 13.4%,遠超過該公司先前在 2017 年初的預測。

Kelleher 在週一 (17 日) 時表示,英特爾預期,部門需求都將不斷成長,包括新的車用相關科技、無線網絡系統和人工智慧。有鑑於此,英特爾決定擴展所有主要生產基地。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和幾個月裡,我們將通過討論並獲得許可,與當地政府和社區合作。」Kelleher 表示。

英特爾股價在週一盤後交易中小漲 0.32%,收在 47.23 美元。該股在過去一年的交易價格落在 42.04 美元至 57.60 美元之間。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DRAM、面板都在減產,獨CPU在擴廠

TOP

Intel 也生產Flash,不過主要是在企業級別& Data center的SSD

TOP

英特爾宣布:將關閉「晶圓代工業務」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8/12/19 17:570

相關個股台積電225.5+1.35%
知名美國半導體科技部落格《SemiWiki》作者 Daniel Nenni 週一 (17 日) 表示,英特爾公司 (INTC-US) 已在 Semiwiki 舉辦的科技論壇上,表示將關閉旗下的客製化晶圓代工業務。

Daniel Nenni 表示,其實英特爾此一決定並不讓人意外,因為英特爾打從一開始決定進軍晶圓代工,就是一個非常錯誤的選擇,Daniel Nenni 認為,英特爾向無晶圓廠 IC 設計開放製造服務,本來就會分散英特爾在製造處理器的核心競爭力。

Daniel Nenni 指出,生態系統才是代工業務的一切,是一資本密集、技術密集之產業,與時間、金錢和技術緊密相連,而英特爾似乎低估了這些事情的重要性。

以邏輯晶片商阿爾特拉 (Altera) 為例,Altera 曾是英特爾代工業務的主要客戶,而 Altera 在給英特爾代工之前,就是將晶片交予台積電 (2330-TW) 代工,但在台積電為賽靈思 (Xilinx)(XLNX-US) 提供了與 Altera 相同的代工服務之後,Altera 與台積電的關係即逐漸惡化,隨後 Altera 14 奈米即轉單給英特爾代工,而 Altera 最終也被英特爾以 167 億美元高價收購。

當時英特爾為 Altera 代工的 14 奈米晶片,就是英特爾 14 奈米製程的第一個產品,優先級別是當時最高的,而這也使得英特爾延後自己的 14 奈米晶片設計,優先生產 Altera 的 14 奈米晶片,當時 Altera 14 奈米 FPGA 晶片在密度和效能上都是超越賽靈思的 16 奈米晶片,是一相當具有競爭力之產品,但是也因為這個緣故,英特爾也延宕了自己的 14 奈米製程晶片之生產。

英特爾並於週一 (17 日) 宣布,計劃開始在美國奧勒岡州、愛爾蘭和以色列擴建工廠,以因應未來的晶片需求,英特爾並表示,將在 2019 年提交在美國奧勒岡州擴廠的計劃,但在提案之前,無法透漏更多細節。

英特爾副總裁及製造業務經理 Ann Kelleher 僅表示,將準備好擴展額外的晶圓廠空間,這有助於英特爾更快地響應市場需求的上漲,並使時間縮短,讓供應量提升 60% 左右。

市場人士分析,英特爾 2019 年於奧勒岡州擴廠的計劃,即是為了填補當前英特爾 14 奈米的產能缺口,因目前英特爾處理器早已大缺貨一段時間,而在缺少英特爾處理器供應的這段時間裡,市場多以 AMD 處理器做替代。




英特爾全球產能分布圖 藍:英特爾晶圓廠 綠:英特爾封測廠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台積電對手只剩三星了,很快就天下無敵!

TOP


最近剛換電腦,舊CPU E8400換I5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287593?order=3

儘管英特爾 (INTC-US) 在 2018 年的財務狀況令人印象深刻,銷售額成長了 13%,獲利成長了 32%,然而卻並未反應在股價上,在過去 12 個月中英特爾股價一度下跌 19.5%。投資者擔心,在該公司執行長長期缺席和市場競爭的威脅下,英特爾的科技領先地位受到挑戰。

不過有報導認為,這些風險可能過於誇張,並且已經反應在股價上。今年 1 月份,英特爾任命 Bob Swan 為新任執行長,而在技術方面,英特爾則聘用資深晶片設計師 Jim Keller 和 Raja Kodur。

Jim Keller 可能成為英特爾十幾年來最重要的新成員。這位工程師曾構建了市場突破性的晶片設計,打造了蘋果 (AAPL-US)iPhone 的心臟,並於危難中拯救過超微 (AMD-US)。英特爾在去年 4 月聘用 Jim Keller 擔任資深副總裁,負責所有矽產品開發。

「很少看見有晶片設計師可以為處理器市場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成功。」在 Mercury Research 研究晶片產業將近 25 年的 Dean McCarron 表示。

早在 1989 年,Keller 便參與了後來影響深遠的 Alpha 處理器晶片的建構。而後在 2008 年帶領蘋果團隊創建了作為 iPhone 心臟的 A4 和 A5 處理器。2012 年他再次作為執行副總裁和首席處理器架構師回到 AMD,扛起全新微架構處理器 ZEN 的開發研究,帶領公司復活重回處理器市場競爭。

而在 1 月份新上任的執行長的 Bob Swan,在上任第一天便向員工表達了前進的決心,「我們的執行必須且一定改進。我們的客戶指望著我們。」

Swan 表示:「英特爾的核心優勢在於深厚的技術和工程人才。我們擁有一個令人驚艷的工程組織,以及經驗豐富的領導階層,以實現我們的雄心壯志,和更大的發展。而我的工作就是支持他們,為客戶提供全新的產品。」

有鑑於英特爾目前 10 奈米晶片製造一再延遲,Swan 對此特別關注。該公司計劃在 2019 年底前開始向市場供貨 10 奈米晶片,而競爭對手超微則計劃在今年年中推出 7 奈米晶片。從短期來看,超微在利潤豐厚的服務器晶片市場中贏得大量業務,但英特爾卻得到喘息的空間。

大摩認為,在收購和企業支出方面,Swan 將比以前的英特爾執行長更有紀律,將會推動英特爾的股價和獲利大幅上升。大摩對英特爾股票的目標價格設為 64 美元,較周五 (8 日) 收盤價 52.48 美元高出 22%。

報導中認為,創新仍然是股票回升的關鍵,而在這方面不應低估 Keller 所帶來的力量。

TOP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282842?exp=a

據外媒報導,儘管蘋果 (AAPL-US) 官方尚未正式表態,但是一些開發商和英特爾 (INTC-US) 高管私下表示,預計蘋果將在 2020 年放棄英特爾的晶片,轉而採用自家的 ARM 架構的處理器晶片。此項報導也呼應了蘋果將於 2020 年推出搭載自家處理器晶片的 Mac 筆電的報導。

據稱,蘋果「Marzipan」計畫希望到 2021 年能夠創建一款通用於 iPhone、iPad 和 Mac 的應用軟體,讓開發者一次就能開發 iOS 跟 macOS 雙平台 App。目前可以說是蘋果將所有設備轉向單一應用程軟體的過渡。去年,蘋果將幾款 iOS 應用程式,例如語音備忘錄、股票和家庭等 App 移植到 macOS 平台。今年,蘋果也計劃將 iPad 應用程式轉換到 macOS,並預期在 2020 年將 iPhone 囊括在內。最終目標在 2021 年達到開發者只要做一個 App 就能適用於任何蘋果平台上。

這項轉變將大大增加 Mac 應用程式可用的數量,並且減少開發人員為創建 Mac 應用程式而必須投入的工作量,同時更好的統一所有蘋果設備的操作系統。

有傳言指出,蘋果開始轉向自家 ARM 晶片,多是由於英特爾晶片的生產延遲導致 Mac 產品的延遲。憑藉自家的 ARM 的晶片,蘋果將不會受到英特爾晶片發布週期的束縛。

蘋果已經為 iPhone 和 iPad 製作了自家的 A 系列晶片,並且在最近的 Mac 中也有搭載 T2 晶片。在 iMac Pro 和 2018 MacBook Pro、MacBook Air 和 Mac mini 中的 T2 晶片整合了多個組件,包括系統管理控制器、圖像訊號處理器、SSD 控制器和 Secure Enclave 加密裝置。Secure Enclave 加密裝置為 MacBook Pro 中的 Touch Bar 和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中的 Touch ID 提供密碼和指紋保護的功能。

報導中認為,蘋果是英特爾的主要客戶,佔英特爾年收入約 5%,因此蘋果轉向自家 ARM 晶片對英特爾來說將是一個打擊,但從長遠來看對用戶來說是更加有利。然而,對開發人員來說需要一段調適時間,因為市場上仍有用戶使用舊型的 Mac 電腦,開發人員必須開發同時支援新舊不同的 Mac 電腦,及新舊不同的 Mac OS,因此英特爾與蘋果的合作短時間內似乎並不會結束。

TOP

這裡有 INTEL 新的資深副總裁 Jim Keller 的輝煌史
https://technews.tw/2019/03/09/jim-keller/

劍氣縱橫三萬里,一劍光寒十九洲(註)。

秋,寒風颯颯,單人獨劍的俠客流浪於江湖。這往往只是武俠小說的場景,但在詭譎如江湖的處理器市場,也有一名俠客靠一身功夫周遊天下。他出身歷史悠久的電腦名門,曾為蘋果(Apple)打造 iPhone 的心臟,更兩度單騎救主拯救超微(AMD),改寫處理器行業的歷史。雖然學歷只有電機學士,成就卻海放業界多如繁星的碩士博士。聲名顯赫的他早就能盤據一方,但偏偏孤身流浪在江湖間,他就是處理器界的遊俠 Jim Keller。

出身名門──迪吉多出道
1990 年代的電腦市場還是 IBM、迪吉多(DEC)、惠普(HP)和康柏(Compaq)爭雄的時代,Jim Keller 正來自老牌電腦豪門迪吉多。迪吉多早在 1957 年就創立,並在 1970 和 1980 年代成為技術最頂尖的電腦公司之一。1991 年的迪吉多是全球第二大電腦公司,擁有超過 10 萬名員工,聲勢如日中天。

為了接班輝煌一時但日漸落伍的 VAX 處理器,迪吉多在 1989 年開始研發後來影響深遠的 Alpha 處理器架構。1992 年推出的 Alpha 處理器是第一個非 32 位元擴充,純粹 64 位元的處理器架構。這款處理器帶給研發團隊重要的經驗,Jim Keller 也參與 Alpha 21164 和 Alpha 21264 兩代處理器的設計,奠定未來行走江湖的基礎。可惜性能優異的 Alpha 處理器在市場失利,無法阻止迪吉多的殞落。
大型電腦走向個人電腦的趨勢讓迪吉多招架不住,一連串虧損讓迪吉多在 1998 年被康柏電腦收購而走入歷史。雖然康柏沒放棄 Alpha 處理器,但不少才華洋溢的工程師離開團隊,Jim Keller 也在此時離開沒落的師門,踏出闖蕩武林的第一步。

雙雄爭霸──AMD 對決 Intel
迪吉多的人才出走都看在 AMD 執行長 Jerry Sanders 的眼裡,這對他可說是天賜良機。「人才第一,產品和獲利都會隨之而來」,是這位豪邁 AMD 掌門人的名言,他自然不會錯過這批武功卓絕的高手,讓 Jim Keller 在內的迪吉多 Alpha 團隊成員將天賦帶到加州。

1986 年英特爾(Intel)為了獨佔處理器市場而撕毀與 AMD 的協議,拒絕提供 i386 處理器的技術。這不只終結雙方 4 年的合作關係,更開啟兩大門派 30 年的龍爭虎鬥。AMD 的資本和技術都不如 Intel,開戰後只能以低價和高性價比搶佔部分市場,但始終一路挨打。AMD 只能貼著「次級品」和「複製品」的標籤,在 Intel 的陰影下苟且偷生。然而黑夜後終將黎明,Alpha 團隊的援軍即將吹響反攻號角,號角的名字就叫 K7。

由 1996 年就從 Alpha 團隊帶槍投靠的 Dirk Meyer 領軍,整合前一代 K6 處理器團隊和迪吉多的外援,設計全新 K7 處理器架構。團隊一員的 Jim Keller 除了提供 Alpha 處理器的經驗,還開發 HyperTransport 匯流排技術提高通訊速度,立下赫赫戰功。1999 年 6 月 K7 處理器以速龍(Athlon)之名登場,以 Alpha 21264 處理器為基礎成功融合 AMD 自家技術,成為當時速度最快的處理器,銷售也大有斬獲。

K7 一役嶄露頭角的 Jim Keller 旋即接下主導 K8 處理器架構的重任,化身對抗 Intel 的神兵利器。K8 處理器架構站在 K7 的肩膀上,增添兩項突破性變革。首先是將記憶體控制器設計在處理器內部,讓過去需要繞道北橋晶片傳輸資料的記憶體和處理器直接互通,大大節省傳輸時間,連帶提升處理器效能。第二是 Jim Keller 帶領團隊設計出第一個 64 位元的 x86 指令集,也就是日後成為主流的 x86-64。作為率先引入 x86-64 的處理器架構,K8 堪稱 AMD 的重大里程碑,象徵過去只能看著 Intel 車尾燈的 AMD,首度躍居業界的創新者。

AMD 以殺手鐧 Athlon 在市場上大破內憂外患夾擊下的 Intel,並在 2003 年乘勝追擊推出 K8 處理器第一代產品 Athlon 64,徹底壓制 Intel 的奔騰 4(Pentium 4)處理器。Intel 執行長甚至被逼得為了取消新處理器上市而道歉,AMD 的鋒頭一時無兩。擊潰 Intel 的頭號功臣 Jim Keller 並未留戀於勝利,反而在 1999 年 K8 處理器架構完善後就離開 AMD,如遊俠一般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闖蕩江湖──從 SiByte 到 PA Semi
擊敗 Intel 後 Jim Keller 加入前輩的 MIPS 處理器公司 SiByte。SiByte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Daniel W. Dobberpuhl 曾是迪吉多資深工程師,領導前三代 Alpha 處理器團隊,更在 1998 年被雜誌封為「塑造半導體業未來的 40 人」之一。Jim Keller 轉戰 SiByte 不久後,半導體大廠博通(Broadcom)就在 2000 年收購 SiByte,他也成為博通的首席處理器架構師。

大前輩 Dobberpuhl 在 2003 年以設計高速低功耗微處理器獲得固態電路獎,這個獎項被視為業界最高榮譽,也象徵他大師級的地位。當時近 60 歲的他衝勁不減,得獎同年就離開博通創辦半導體公司 PA Semi,隔年 Jim Keller 也從博通跳槽 PA Semi。他在 PA Semi 累積研發 Power 架構處理器的經驗,直到公司再度被收購。買下 PA Semi 和整個研發團隊的不是別人,正是準備稱霸科技業的蘋果。

武林第一門派──蘋果君臨天下
或許是想挑戰不同領域,也可能只是浪子情懷作祟,Jim Keller 離開迪吉多後再也不曾在同家公司待滿 5 年。漂盪於電子業江湖的他,總在成功後轉身尋找下個戰場。2008 年在 PA Semi 工作 4 年後,隨著收購案改為新東家蘋果效力。

PA Semi 收購案一傳出,媒體不約而同的猜測蘋果試圖擺脫對三星(Samsung)的依賴,想自行設計處理器。收購案前一年蘋果推出首款 iPhone,揭開智慧型手機時代的序幕。當時蘋果根本沒有設計晶片的人,遑論在產品上搭載自家晶片,只能使用三星的晶片。iPhone 一炮而紅後,為了讓 iPhone 有更強的心臟並組建自己的團隊,蘋果看上研發陣容堅強的 PA Semi,這支勁旅也成為未來蘋果晶片設計團隊的核心。

蘋果的成功自然有賴劃時代的設計和軟體,但強大的晶片也功不可沒。Jim Keller 和 PA Semi 的人馬加入後,蘋果端出了系統單晶片(SoC)處女作 A4。A4 最初應用於新產品 iPad,後來用到 iPhone 4 身上。Jim Keller 和團隊在 A4 後設計出蘋果第一個雙核心處理器晶片 A5,A5 同樣先用於 iPad 2,後來應用到 iPhone 4X 和 iPad mini 等其他產品。A5 採用 ARM Cortex A9 架構,傲人的雙核心和大幅升級的繪圖晶片(GPU)讓 A5 擁有剽悍的性能。換上 A5 心臟的 iPad 2 效能號稱是初代 iPad 的兩倍,更狠狠打趴所有當時的 Android 平板。
正當蘋果準備從 ARM 公版架構的 Cortex A 轉移到自主架構的 Swift,進入新一代 A6 處理器時,Jim Keller 跳下蘋果這艘升空的火箭再度展開冒險,等待他的是熟悉不過的戰場。

單騎救主──強勢回歸 AMD
2012 年 8 月 1 日,AMD 任命 Jim Keller 擔任執行副總裁暨處理器首席架構師,正式宣告處理器遊俠的鳳還巢。回到闊別十多年的老東家,昔日帶隊設計 K7 的 Dirk Meyer 已經遠去,AMD 更被宿敵 Intel 踩在腳底。當年 AMD 絕地逆襲後叱咤一時,甚至有徹底翻盤的態勢,不過 2006 年局勢起了變化。Intel 開啟鐘擺戰略大步追趕,讓 AMD 短暫的優勢灰飛煙滅,打得 AMD 賣掉晶圓廠才能苟延殘喘。AMD 後續主打的推土機(Bulldozer)系列架構又被 Intel 全面擊潰,淪為市場和用戶的笑柄。
窮途末路的 AMD 一般人大概避之唯恐不及,Jim Keller 卻選擇在最慘烈的時刻回歸,帶領 AMD 背水一戰。重返 AMD 的 Jim Keller 已非壯年,而是步向衰老的 53 歲中年,但他還是救世主般一肩扛起全新微架構處理器 ZEN 的開發,並主導 ARM64 架構 K12 的研究。他將從推土機開始引入的 CMT 技術砍掉重練,改用死對頭 Intel 的 SMT(同時多執行緒)技術。ZEN 核心處理器比前一代的挖掘機(Excavator)架構效能提升 52%,並設計全新暫存系統,功耗和散熱也表現優異。

2017 年 ZEN 處理器架構的產品銳龍(RYZEN)上市,不只宣告 AMD 的復活,更終結 Intel 宰制處理器市場的時代。RYZEN 的橫空出世強勢衝擊 Intel 的霸業,強大性價比海放 Intel 產品並席捲處理器市場。過去 AMD 的崩盤讓 Intel 在市場姿態甚高,新產品升級的幅度像擠牙膏而被用戶戲稱為「牙膏廠」。來勢洶洶的 RYZEN 讓 Intel 收起難看的嘴臉大力促銷,Core i7-6950X 甚至一口氣調降 300 美元,可見 RYZEN 帶給 Intel 壓力之大。此後 AMD 高歌猛進,剩下的就是進行式了。

未完待續
讓 AMD 浴火重生的 Jim Keller 呢?他又走了。如同當年沒看到 K8 完成就離開,他在 ZEN 架構基本完成的 2015 年 9 月再次引退。原本傳聞 Jim Keller 將加入三星,最終他在 2016 年投入 Elon Musk 麾下,出任特斯拉(Tesla)的自動駕駛硬體工程副總裁。不過 Jim Keller 沒在特斯拉待太久,任職一年多又重返處理器戰場,只是這次轉向另一邊。

Intel 在 2018 年 4 月宣布 Jim Keller 將加入並擔任資深副總裁,負責所有矽產品的開發。「Jim 是業界最受尊敬且富有遠見的微處理器架構師,也是最近加入 Intel 的頂尖科技人才。」Intel 用戶端與物聯網及系統事業群總裁 Murthy Renduchintala 這麼說。遊歷各處的他已成為一代宗師,並兩度於危難中救主,隻手改寫處理器產業的歷史。雖然已經高齡 60 歲,加入 Intel 的 Jim Keller 繼續迎向下一個挑戰。遊俠的江湖,未完待續。

儘管英特爾 (INTC-US) 在 2018 年的財務狀況令人印象深刻,銷售額成長了 13%,獲利成長了 32%,然而卻並 ...
sywang33 發表於 2019-3-11 14:36

TOP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760203?from=udn-relatednews_ch2

英特爾(Intel)宣布,將退出5G智慧手機數據晶片事業,未來將淡出原已進軍多年的智慧手機晶片市場。
主要客戶蘋果才剛宣布和恢復採用高通晶片,英特爾隨即宣布,將退出5G智慧手機晶片市場,並完成對目前晶片和PC用5G晶片相關商機的評估。

英特爾發布新聞稿說:「英特爾將繼續配合維持對目前客戶在現有4G智慧手機數據晶片產品線的承諾,但預計不會在智慧手機領域推出5G數據晶片產品。」英特爾原本計劃2020年推出5G數據晶片。

英特爾表示,將繼續投資5G網路基礎建設事業。

Lynix證券分析師曾估計,英特爾在對蘋果的數據晶片銷售上,即使單就營業利益而言,也大約是損益兩平,因此,「若英特爾在蘋果的市場流失給高通,我們認為對英特爾反倒是利多」。

【中央社/舊金山16日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半導體巨擘英特爾今天宣布退出5G手機數據晶片市場,此舉將讓蘋果公司剩下纏訟2年、今天才達成和解的高通,成為它唯一的手機數據晶片供應商。

蘋果(Apple Inc.)與高通(Qualcomm Inc.)今天表示,雙方同意和解,撤銷全球所有進行中的專利訴訟。兩家公司為了權利金爭議纏訟2年。

英特爾(Intel Corp.)在手機晶片大客戶蘋果宣布將恢復採用高通手機晶片後數小時,宣布退出5G手機晶片市場,並將完成對現有晶片以及個人電腦5G數據晶片的商機評估。

英特爾聲明表示:「公司將繼續遵守對現有客戶現存4G手機數據晶片產品線的承諾,但不預期會在智慧手機市場推出5G數據晶片,包括那些原定2020年推出的5G數據晶片。」

前幾任英特爾執行長為打開手機晶片市場,多年來投入數十億美元,今年1月由財務長內升執行長的史萬(Bob Swan)決定踩剎車。蘋果雖是大咖客戶,英特爾卻仍無法從手機晶片市場中獲利。

史萬表示,最新的5G網路對英特爾來說仍有好商機,但不是在手機市場。

史萬在聲明中說:「我們對5G和網路雲端化相關商機相當振奮,但情況已變得明顯,在手機數據晶片事業中,沒有明確獲利和正報酬的途徑。」

市場分析師早已猜測財務背景出身的史萬上台後,會重新評估旗下表現欠佳的事業。在手機市場出貨超越個人電腦市場,智慧手機日益像個人電腦下,英特爾仍無法切入手機晶片市場。

英特爾把手機併入個人電腦事業前,因為出資補貼試圖拉攏手機和平板製造商而出現數十億美元的虧損。

投資人似乎樂見英特爾的決定,英特爾股價盤後聞訊大漲近4%,來到58.97美元。

TOP

英特爾晶片爆新漏洞! 蘋果、微軟、Google全中招
2019-05-15 12:14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特爾及資安研究人員週二表示,在英特爾的處理器中發現1系列新的安全漏洞,這些新漏洞恐難以修復,且與去年找到的問題有關;目前英特爾已經發布了修復漏洞的代碼,不過仍必須透過其他軟體商或製造商來安裝更新。

研究人員將這類攻擊技術命名為「ZombieLoad」,英特爾則稱新發現的安全漏洞為「微架構數據採樣」(MDS);路透報導,這項漏洞可能讓駭客,輕易讀取幾乎所有經過英特爾處理器的數據,但英特爾指出,這種攻擊不易進行,也不曾看過在實驗室外遭到利用。

英特爾指出,今年發布的晶片已包含修復漏洞的代碼,但前幾代的晶片則需要修補,在某些情況下,修補這些安全漏洞可能導致處理效能最多下滑19%。

報導指出,英特爾發布的修復漏洞代碼,仍必須透過其他軟體商或製造商來安裝更新;目前微軟已經透過Patch Tuesday來修復此問題,而蘋果也發布macOS補丁修正,Google也針對Android發布了相關更新,Chrome將會在近期內更新。

去年初,英特爾承認在自家處理器中,發現「熔毀」(Meltdown)和「幽靈」(Spectre)2大資安漏洞,造成股價重挫;當時資安研究人員和英特爾表示,未來可能發現類似的「側通道」(side-channel)漏洞。

TOP

因為工作關係,台積電的電力設備有一些是我交貨的,最近收到專門負責擴廠的大將要回鍋了,台積又要展開大規模擴建計畫,看來開始要絞殺三星了

TOP

首季半導體廠排名 英特爾重回冠軍 海思年增幅最強擠進前15大
鉅亨網記者蔡宗憲 台北2019/05/17 15:170

IC Insights 公布今年第 1 季前 15 大半導體廠名單,其中英特爾 (INTC-US) 擠掉三星,重回冠軍,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2330-TW) 則維持排名第三,另外華為旗下的 IC 設計廠海思,第 1 季營收也大幅成長,產值達 17.55 億美元,年增 41%,年增幅遠遠領先前 15 大,排名也一舉從去年同期第 25 名,躍昇到第 14 名。

IC Insights 公布前 25 名半導體廠排名,前三名分別是英特爾、三星與台積電,其後依序是 SK 海力士、美光、博通、高通、德儀、東芝與英飛凌,前 10 名產值至少 22.53 億美元起跳,前 25 大半導體廠產值則達 735.48 億美元,年減 16%,反映整體產業第 1 季的淡季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記憶體產業相關公司,包含三星、海力士、美光,排名都仍在前五大,不過產值較去年同期明顯減少,其中三星年減 34%、海力士年減 26、美光也年減 27%,東芝排名第 9,產值也年減 31%,從記憶體廠產值可見,受到 DRAM 價格下滑,加上 NAND FLASH 產業供過於求壓抑價格走勢,產業持續處於修正週期中。

華為旗下的海思,今年第 1 季排名則一舉擠進第 14,產值達 17.55 億美元,年增 41%,是前 15 大半導體廠中,唯二產值成長的廠商,年增幅更遙遙領先前 15 大。

而前 15 大半導體廠中,台廠僅台積電擠進排名,其餘多數都是歐、美日與韓廠。IC Insights 認為,台系手機晶片大廠聯發科 (2454-TW) 第 1 季產值 17.1 億美元,僅差一點就擠進前 15 大,若扣除純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聯發科就可排進第 15 名半導體廠。

IC Insights 指出,去年記憶體與 NAND FLASH 價格高漲,記憶體相關廠商營收上揚,排名也相當亮眼,三星在去年第 2 季擠掉英特爾,稱霸半導體產業,但隨著景氣下滑,加上美中貿易戰延燒,衝擊記憶體價格與需求減少,各廠排名也重新洗牌,英特爾也因此重回冠軍寶座。

TOP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英特爾Q3 FLASH營收季增37% 增幅全球之冠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2019/11/25 18:01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15835


英特爾SSD出貨大增 Q3 NAND Flash營收跳增37.2% 季增幅居全球之冠。(圖:AFP)

研調機構 TrendForce 今 (25) 日出具報告指出,第 3 季 NAND Flash 受惠年底銷售旺季,加上客戶因應美中貿易戰提前拉貨,6 大供應商營收皆出現正成長,其中,英特爾受惠 SSD 出貨大增,帶動營收季增 37.2%,季增幅居 6 大廠之冠,三星則穩坐全球第一;第 4 季隨著市場需求持續回溫,各供應商獲利可望逐步改善。

展望第 4 季,TrebndForce 認為,鎧俠 (舊稱 Toshiba) 四日市廠區跳電事件衝擊後,NAND Flash 合約價止跌反彈,加上旺季市場需求回溫,有助供應商獲利改善。

回顧第 3 季,TrendForce 表示,NAND Flash 除受惠旺季備貨潮,供應商庫存水位也改善,抵銷以價格走跌的壓力,加上合約價跌幅收斂,驅動第三季整體營收季增 10.2%,達 119 億美元。

依第 3 季市占率來看,依序為三星、鎧俠、威騰、美光、英特爾、SK 海力士,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第 3 季市占自第 2 季 8.7%,提高 2.2 個百分點,上升至 10.9%,也擠下 SK 海力士成為市占排名第 5 名。

TrendForce 表示,英特爾第三季受惠於 Enterprise SSD 與 Client SSD 出貨提升,位元出貨量季增逾 50%;另一方面,雖然客戶採用更多新製程以及高容量產品,平均銷售單價仍有超過 10% 的下跌,整體而言,第 3 季記憶體相關營收約 12.9 億美元,較上季大幅成長 37.2%。

SK 海力士則因第 2 季位元出貨大幅成長 40% ,第 3 季位元出貨放緩,季減 1%,但受惠價格穩定及晶圓產品銷售比重下降,平均銷售單價較第 2 季上漲 4%,NAND Flash 營收達 11.46 億美元,季增 3.5%。

此外,TrendForce 指出,鎧俠雖受四日市廠區跳電影響,但受惠旺季需求拉升,與蘋果新機備貨需求帶動,位元出貨仍較第 2 季成長逾 20%,但平均銷售單價下跌約 5%,整體營收僅季增 14.3%,約 22.27 億美元。

產能方面,鎧俠四日市廠區已恢復全線營運,但仍影響今年位元產量成長幅度,低於其他競爭者;在 2020 年規劃方面,岩手縣 K1 廠已在 10 月竣工,預計最快明年上半年提供產出,有助於位元產出的市場占比,回到跳電前水準。

整體而言,三星、鎧俠、威騰、美光、SK 海力士在今年或明年皆有擴增產能的規劃,僅英特爾維持原產能至年底,因此對於第 3 季營收僅差距 1.45 億美元的 SK 海力士,將有機會在今年年底、明年超越英特爾,重返市占第 5 名。


圖片來源: TrendForce 提供。

TOP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英特爾7奈米製程延誤六個月 股價盤後暴跌9%

2020-07-24 08:08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

英特爾23日表示,7奈米製程研發時程延誤六個月。 路透
英特爾(Intel)財務長George Davis周四(23日)表示,公司新的7奈米晶片技術因為發現「重大瑕疵」必須費時調整,目前落後原訂時程六個月,股價在盤後交易暴跌9%。

路透指出,英特爾過去就曾苦於現行10奈米晶片技術的研發延誤,現在新傳出技術又遇瓶頸,再度打擊營運。英特爾7奈米製程延誤,拉大了台積電領先英特爾的距離,也有讓超微(AMD)和輝達(Nvidia)更具優勢,因為這兩家英特爾的對手現在都委由台積電製造其晶片。超微股價23日盤後交易上漲6%。

英特爾現為個人電腦與資料中心處理器的龍頭,公司營運模式不論是設計或是製造,如今都受到輝達和台積電等廠商的挑戰。

不過英特爾發布的本季(7到9月)財測數字不算差。營收估約為182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79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估為1.10美元,則略低於預期的1.14美元。今年全年財務指引更新為營收可達750億美元,優於預期的738.6億美元。

英特爾截至6月底的上季財報,營收197.3億美元,每股盈餘1.23美元,都比市場預期的185.5億美元和1.11美元要好。

TOP

英特爾委外代工〉晶片頻頻難產 英特爾考慮委外代工
2020/07/24 13:09
鉅亨網編譯張博翔

晶片頻頻難產 英特爾正考慮委外代工(圖:AFP)

英特爾 (INTL-US) 於美國時間週四 (24 日) 公布第 2 季財報,並在法說會中表示, 7 奈米製程良率問題恐使晶片出貨延遲,執行長 Bob Swan 在會中透露,正在考慮將自家晶片移轉給其他代工廠製造的可能性。

之前,英特爾為了追上同業 AMD (AMD-US) ,宣布 2021 年將採用 7 奈米製程追求更高生產性能,然而週四英特爾表示,由於 7 奈米製程的良率仍偏低, 7 奈米 CPU 產品時間表較先前預期大約晚了 6 個月,根據最近數據,較內部目標更是落後 12 個月。

Bob Swan 表示,如果必要時需藉助其他代工廠的製程作為應急,此選項是可被接受的,並補充到,將自製晶片交予其他代工廠代工,可給讓英特爾有較多的選擇性與彈性。

50 年來,英特爾堅持設計與製造一手包辦,然而隨著現今半導體專業分工成常態,代工方面台積電 (2330-TW) 製程領先英特爾,同時對手 AMD 憑藉台積電生產協助加速追趕,英特爾在產業上腹背受敵。

Cowen & Co. 分析師 Matt Ramsay 表示,英特爾的言論暗示著其考慮將訂單委外給台積電,不過,台積電的客戶 AMD,也就是英特爾晶片競爭者,可能會因此表達抗議;此外,Sanford C. 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也提到,現階段台積電產能狀況而言,即使英特爾欲將訂單委外,台積電的產能空間可能也不夠應付這些訂單。

若英特爾最後將訂單委外,意味著英特爾將放棄長年以來製程技術,也將再也無法與台積電抗衡,不過 Bob Swan 表示,委外代工將讓產品進程更有彈性,對英特爾未必是劣勢。

TOP

返回列表